大吉  

總高度: 9 公分, 寬度: 8.7公分, 高: 1.5公分.   古代有用來調動軍隊的符節, 書上最常見的是那只銅質虎形合符.  這件玉錯金合符顯然沒有軍事用途, 應該只是玩賞件, 有著祈求吉祥的意願.  它應該是整塊玉材琢出外形後, 再一剖為二的.  但是那陰陽文的"大吉"二字, 應該經過了工匠仔細的度量設計, 才使得兩面再合上時不會出現縫隙.  合符的主紋飾是有翼的神獸,  神獸腹下蹲著一個戴著平頂冠的人, 這樣的組合非常有趣. 讓我聯想到那件商代有名的虎食人酉.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廓璧總高度 : 24.2公分, 圓璧直徑: 17.7公分, 圓璧的厚度: 0.7 公分.  出廓璧是在漢代才出現的新品種, 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圓璧的中央是豆芽似的穀紋, 最外一圈則是寬約2.6公分的幾何紋錯金紋飾帶, 在紋飾帶的正下方, 有一片菱形錯金脫落了, 露出微微下陷的凹凸不平的粗糙地子, 這樣的粗糙應該有助於固定金片, 原理應該和輪胎上的深刻抓地紋路一樣.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排排隊的小烏龜. 頭尾長度約 : 4.7公分, 寬度約: 3 公分, 高度約: 2.2 公分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 13. 5公分 , 高: 3.4 公分, 寬: 3 公分.  這只帶鉤的鉤首, 是一隻腦後拖著"長頭毛 "嘴角像在微笑的獸.  鉤面又是另一隻蹲伏著的獸; 從尾部看, 這隻獸有著一張帶著喜感的臉, 重環似的大眼, 眉毛全擠到了一處, 長鼻子, 寬鼻頭, 鼻頭下人中處一彎下弦月般的錯金紋, 倒像是長了鬍子般.  它還有一張大大咧開的嘴, 口中兩枝小小的往外撇的獠牙, 下唇稍稍向外突出, 像是戽斗一樣.  此鉤鉤身較厚, 彎曲的弧度也大.  鉤身上的紅色沁, 在燈光下還有點反光.  這紅色沁似乎都在器表, 沒有深入肌理, 或許是因為它曾和鐵器埋在一起, 或者埋藏環境的土壤中含鐵質較多.  玉色青白, 背面打磨精細, 閃著一種溫潤的光澤; 還可以看到表層下有著片片白色綿絮狀的紋理.  錯金紋飾的部份, 有些較幼細的線條已經剝離, 只在器表留下淺淺的溝槽; 這可是錯金工藝的一項有力證據呢!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 : 16 公分, 高: 3.5 公分, 寬: 3.3公分  我想, 夠資格用這種玉錯金帶鉤的, 他一定是個"好野人", 要不是皇親國戚, 就是富商巨賈; 而且他一定不會是個瘦子, 沒有一個粗壯的腰圍恐怕是襯不起這麼大一個大帶鉤的.  現代的男人會比較彼此開的是不是雙 B轎車, 戴的是不是瑞士名錶; 就好像清朝的男人會炫耀自己的鼻煙壺是啥款式啥質料.  而戰國漢代的男人攀比什麼呢?  那就在服飾配件的帶鉤上暗自較量, 大作文章呗!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長度: 23 公分,  總高度: 13  公分, 底部最寬約: 5 公分. 這是一隻青玉制的鳳鳥.  鳳鳥背上有掏膛, 但不深; 不知道是否俱有實用功能.  如果純粹只是擺件, 似乎並不需要多費事去做掏膛, 費工又費料.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地 劉鴻伏 先生著有說古硯一書(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 其中有一章提到了罕見的紅絲石硯.  紅絲石產於山東的青州是唐代四大名硯之一.  開採時間由唐代中和年間開始宋代後期即停產不出.  由於開採時間短所以流傳下來的也少.  書中提到紅絲石的珍奇之處一是石材顏色豔美有紅地黃絲紋,或是黃地紅絲紋紅黃相間可以有十餘層.  從顏色上來說它鮮麗的紅黃彩紋就已勝過其它優質美石多多.  二是它石質奇佳依 劉 先生的說法是手拭如膏質潤而細膩還能貯水不耗發墨如油猶如一塊凝脂般.  石質之佳似勝過端石歙石或洮河石.  正因如此紅絲石硯歷來為文人雅士所寶愛.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面提到在安徽屯溪胡開文墨廠買墨的往事忽然想起來自己後來在廣東也曾買進一盒彩色舊墨.  裝墨的錦盒已老舊織錦不再閃亮骨質的扣絆已發黃盒內的襯墊泛著黃黑還雜著白色的霉斑看起來有點嚇人.   盒內總共裝了十塊大小形狀各異的彩色墨有塊狀也有條狀顏色各不相同.  每塊墨的正面用纖細的線條表現各式的人物圖樣還塗有金漆並寫有這些圖樣的主題名稱黑松使者安期生金壺黑汁等.  背面則為文字解釋或註明制墨人.  可以看到的制墨人有胡正文胡萃文胡開文等人.  胡氏一族自清代乾隆年間以迄當代專心致志於制墨一行心無旁鶩;  如此堅持實在令人欽佩.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方彝其中兩面的直角交匯處; 拼兌的不嚴密, 甚至出現兩個很小的孔洞.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寬: 10.2 公分, 長: 19公分, 厚:0.7公分. 這是一塊用來印製銀票的版模. 版模四周有一圈寬約1.5公分的邊框, 邊框有三面刻劃著雲龍紋, 最下方則是水波紋, 水波的正中央是一座小山, 這紋樣讓人想起清代官服下擺上的紋樣.  版模上方有一個雙圈的長方框, 框內一邊是兩行滿文, 一邊是兩行漢字: 戶部官票.  版模正面的文字, 豎行由右向左依次是: 乾隆, 年月日;  準十兩平足色銀; 字第號.  因為版的字體是反的, 我得把它拿著照向鏡子, 才看懂了最下方長方框內的文字.  全文如下: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