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文房四寶 (2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是一方我很喜歡的墨, 因為墨上有漂亮的花花草草, 而且因為墨模做的好, 花草的線條十分細緻生動; 還上了美麗的彩繪 .  前陣子把它從錦盒中拿出來, 卻驚見墨面出現白粉狀的東西,  像是發了霉.  雖然用牙籤可以把它清走,  卻會劃花表面; 真讓人心痛喔!  墨面已出現了龜裂, 應該是墨中的膠質水份已完全乾燥的緣故吧?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 25.7公分, 寬:16.5公分, 厚度; 3公分.  唐代的四大名硯之首, 不是天然石材的端硯, 歙硯或紅絲石硯, 而是人造的澄泥硯.  這倒是挺讓我覺得好奇, 或許是因為它的制程繁瑣而又複雜之故吧? 歷史上澄泥硯均在中國北方產出.  有說產於河南虢州, 有說山西絳州, 另一說是山東青州.  總之, 這澄泥硯是北方人發明的, 不見於南方.  澄泥皆取自當地的河泥; 它的制作方法大約是將一個絹袋縫好, 扎緊袋口, 沉入河中.  一年或更長的時間之後, 袋內貯滿細膩的河泥, 這就是制作澄泥硯的原材料.  其後要加入各式輔料, 錘練, 制模, 燒制, 蒸制, 雕琢之後, 才得到堅硬細膩媲美天然佳石的澄泥硯.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寬度約: 14.2 公分, 高度 : 11.2公分, 厚度: 0.9公分.  這方紅絲石硯台較薄, 比較輕身, 但是顏色鮮豔, 看得到紅黃的十幾層相間.  很漂亮的一方硯台, 還附了一個木紋跟硯面相似的深色木盒, 相得益彰.  硯面上的松樹, 山石和屋子, 構圖十分古樸典雅, 帶有老氣.  想來那紅黃相間的絲紋, 應該代表了江河的水波紋吧?  因為此硯並沒有明顯的墨堂, 我想這方硯應該並不實用.  或許只是一件文人書房內的擺飾.  因為紅絲石硯數量少,  而顏色如此鮮明美麗還帶有多層絲紋的就應該更是稀有; 所以,  它的主人捨不得用吧?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地 劉鴻伏 先生著有說古硯一書(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 其中有一章提到了罕見的紅絲石硯.  紅絲石產於山東的青州是唐代四大名硯之一.  開採時間由唐代中和年間開始宋代後期即停產不出.  由於開採時間短所以流傳下來的也少.  書中提到紅絲石的珍奇之處一是石材顏色豔美有紅地黃絲紋,或是黃地紅絲紋紅黃相間可以有十餘層.  從顏色上來說它鮮麗的紅黃彩紋就已勝過其它優質美石多多.  二是它石質奇佳依 劉 先生的說法是手拭如膏質潤而細膩還能貯水不耗發墨如油猶如一塊凝脂般.  石質之佳似勝過端石歙石或洮河石.  正因如此紅絲石硯歷來為文人雅士所寶愛.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面提到在安徽屯溪胡開文墨廠買墨的往事忽然想起來自己後來在廣東也曾買進一盒彩色舊墨.  裝墨的錦盒已老舊織錦不再閃亮骨質的扣絆已發黃盒內的襯墊泛著黃黑還雜著白色的霉斑看起來有點嚇人.   盒內總共裝了十塊大小形狀各異的彩色墨有塊狀也有條狀顏色各不相同.  每塊墨的正面用纖細的線條表現各式的人物圖樣還塗有金漆並寫有這些圖樣的主題名稱黑松使者安期生金壺黑汁等.  背面則為文字解釋或註明制墨人.  可以看到的制墨人有胡正文胡萃文胡開文等人.  胡氏一族自清代乾隆年間以迄當代專心致志於制墨一行心無旁鶩;  如此堅持實在令人欽佩.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M00948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M00976

四庫文閣詩墨之一的"文津閣"詩墨.  長: 21.5 公分, 寬: 9.2 公分, 厚: 2.0 公分.  正面楷書御題文津閣詩, 背面為文津閣圖景. 御題詩后有 "臣彭元瑞敬書"字樣.  這幾錠硃砂墨又大又重, 應該不是實用墨吧?  否則那磨墨的人可得累壞了! 宮裏頭皇上批奏摺要用到硃砂,  所以常有大臣向宮裏進些優質的硃砂墨. 清代有四大製墨名家, 想來, 這些進到宮裏的墨應該也有些是來自名家們的作坊.  這錠墨的正面, 在正文第一行靠中間的部份, 有一小塊地方表面有一點髒污; 被我這笨蛋用濕抹布擦了以後, 原來的包漿不見了, 好像連金箔都看似少了一小塊.  唉! 就只有我這種菜鳥會做這種蠢事!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M00965

四庫文閣詩墨之二 - 文溯閤詩墨.  長:  24 公分, 寬: 8.2 公分, 厚度: 2.2 公分.   這墨的形狀像扇子, 也像玉璜.  墨的側面, 一面是陽文的"大清乾隆年製"楷書, 一面是陽文的"文溯閣墨". 昨晚上和老公逛了逛年節的花市大街, 街上除了一堆攤販販售著廣東人過年愛買的金桔樹(象徵大吉大利嘛!), 還有賣春揮和各式古董的小攤.  其中一攤上, 我看見了一件黑色的璜形墨, 拿在手中卻被它輕飄飄的體量給嚇了一跳.  雖說古墨中的膠質在年深日久之後, 因為水份蒸發殆盡, 會讓古墨的重量減輕, 可也不會輕到這種程度, 加上墨色賊亮, 描金發光, 我想這墨應該是新製.  趕緊放下墨錠, 快快閃人; 連價格也沒問.  只是心中納悶, 那究竟是啥材質做的墨啊?  可以做到如此的體量輕盈. 手裏這些硃砂墨, 隨便哪一錠, 丟出去肯定都能把人給砸暈;  有的墨還襯了個整木的子母蓋盒, 整理起來都會讓人嫌累, 我看都可以拿來當壓艙石了!  想一想, 自己都覺得好笑, 這些又大又重, 又不甚值錢, 還一點用場都派不上的墨啊, 硯台啊, 我該拿它们怎麼辦好呢 ?  當初會想買它们,  一定是自己覺得書讀得太少, 想學古代文人雅士收藏文房四寶, 附庸風雅一番吧?  對! 一定就是這樣!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M00956

四庫文閣詩墨之三 - 文淵閣詩墨.  長: 25  公分, 寬: 8 公分, 厚度: 2 公分.  這四錠珠砂墨都配有一個老舊的藍布面的硬盒, 這些硬盒看起來都有些年頭了, 灰灰霉霉的, 實在不討人喜歡.  但是自己又不想花錢另置新錦盒, 所以還是委曲這些墨錠窩在盒裏啦!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M00976

四庫文閣詩墨之四 - 文源閣詩墨.   這一套四庫文閣詩墨, 我只有四錠, 缺了一錠圓形墨.  手中的四錠都是硃砂墨, 這是其中一件牛舌形墨.  長: 21.5 公分, 寬; 9.5 公分, 厚度: 2 公分.  四錠墨外形不同, 但都在正面以楷書刻有御題詩, 背面則是各個藏書閣的圖景.  楷書規矩, 圖景富麗.   墨的一側則有陽文楷書書寫墨的製作年代 - 大清乾隆年製, 另一側則是各藏書閣的閣名.   自己從來沒有磨過硃砂墨, 無法評論這些墨的墨質好壞.  喜歡的是那些看起來紋路清晰細緻而顏色富麗堂皇的圖景, 有樓閣, 有山石, 有花樹.  圖景上用了金泥, 靛藍, 石綠來上色, 襯著自身的朱紅和閃亮的金箔, 看起來還真有些皇家的尊貴氣派.  到網上搜一搜, 會看到北京故宮藏有一套御製四庫文閣詩墨, 一套五錠, 五錠置於一匣, 匣內正中央, 擺放的就是我所沒有的圓形墨.  這錠圓形墨, 正面中心描金圓圈內為螭紋, 紋飾中央篆書"御製" 二字; 圈外一周楷書十二地支名, 再外環以楷書書寫乾隆帝御製七言詩, 墨的背面則雕有十二生肖.  故宮的這一套墨是常見的黑色墨, 看尺寸也比較小, 不過它出身皇家, 是宮廷御用的高級用墨, 屬於國寶級的文物.  雖然不奢望自己的硃砂墨會是寶物, 可真心希望哪一天能讓我碰上那錠十二生肖圓形墨, 讓我把它給湊齊一套; 那可就真叫人開心啦!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牛舌一

這件墨又長又大, 不可能是實用墨; 頂多只能用來收藏.  這墨有著很精細的雲紋地子, 和塗了金的漂亮刻銘. 手中其它的幾款墨, 聞起來並沒有特殊的氣味, 唯獨這件, 居然還能被我嗅出一股淡淡的香味.  這香味很是清淡, 古雅, 似有若無; 不是現代香精的俗豔刺鼻, 而是意境幽遠的淡淡清芬.  光是這一點, 就值得我對它另眼相看啦!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可真是一方"俗"又"有力"的墨.  這不太像是我會買的東西, 買得有點勉強.  賣家說, 原來的物主 - 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先生, 他堅持這幾塊墨一定要整批走, 不能挑著買; 於是我只好把它請回家.  還有一塊大形墨制成的桌上型小屏風, 天啦! 重得要命!  改天再把它放上來.  這墨上的四個字, 很慚愧的看了又看, 只猜出了兩個字, 左手邊的"永藏".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我收藏的第一塊硃砂墨.  墨的一面, 用各種不同的字體, 寫了一百個"龍"字, 這可厲害了,  一般人也只懂兩種"龍"字的寫法 - 繁體和簡體的, 而這裏居然有一百種耶!  有空要來補個近圖, 好好看看這一百個龍字怎麼寫!  這墨配了 一個整木挖制的天地蓋的墨匣, 匣面上原本完整漂亮的浮雕字體 - 百龍匯海, 給蛀蟲咬了個亂七八糟.  真真氣得我要血壓高.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12 Sat 2013 11:59
  • 木硯

店家說這是貼了黃楊木皮的木硯, 我看來看去, 那黃色的部份都不大像是貼上去的.  記得好像在哪裏讀過, 這是某種木材的外皮, 就像和闐玉的玉皮一樣; 雕刻時保留了一部份外皮, 所以得出這樣的效果.  改天得好好查一查.  店家有另一個同樣裝飾手法的大硯匣(不過主題是"羲之愛鵝")內裝有一方大硯, 因為索價太高而作罷.  他另有一把宮扇和一方案几, 也是這種裝飾手法, 那價格更是高昂, 我連問都沒問.  買了這方小木硯 (我看也只能裝點墨汁, 不能磨墨)就當是個標本吧!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上看了半天, 覺得這樣的石色石紋, 應該最接近松花石.  那同樣是石材制成的硯匣, 也別有特色.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硯台直徑 : 12.7 公分, 厚度: 2.1 公分. 這是一方據說也是端硯的圓硯. 墨堂微凹, 四周下陷呈一圓形渠狀圍繞.  墨堂呈現兩種顏色, 一部份綠中帶黃, 一大部份則是墨綠.  當初會想買它, 是因為它有一個漂亮的硯匣.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硯台總長; 23.5 公分, 寬: 11 公分, 厚度: 1.9 公分. 依石色來看, 這或許是一方綠端吧?  硯台的形狀像是一尾圓頭的大肚魚, 尾端有著分叉的魚尾. 大肚是硯堂, 不見有儲水的硯池.  硯首處浮雕一隻展翅的鳳鳥以及山石和雲頭.  論雕工, 恐不及澄泥硯上的雙龍, 更不及高士奇銘的紅絲石硯上的雲龍.  魚尾上的"墨緣"兩字, 也只是不過不失; 只能說是端正吧?  石質細膩, 顏色青綠可喜, 該是它最大的優點了.  整木挖成的硯匣, 上蓋有"香葉草堂"四字, 陳初哲題銘, 並鈐刻一方印.  硯匣木質厚重, 木質甚佳.  不過蛀蟲跟我一樣喜歡這質地, 被蛀蟲給啃了一部份.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硯台長 : 17.5公分, 寬; 13 公分, 厚度: 1.6公分.  這據說也是一方端硯, 硯是端端正正的長方形, 硯首刻有字體工整的詩詞一首, 合共四十個字.   字體是規規矩矩的楷書, 筆劃工整,  結構均衡.  硯堂微凹呈圓形, 石材的顏色近黑褐色, 但在某些細微處, 又露出暗暗的紫紅,   若滴水於硯面, 則見紫紅更甚.  或許這是一方紫端也說不定? 整木挖制的硯匣上蓋, 有銘曰: 溫故知新, 可以為師矣.  這幾個字我很喜歡, 字體豐腴, 筆觸靈動而瀟灑, 帶些許的活潑生氣; 比之楷書的工整但失之拘泥, 更能討人歡喜.  後面則為紀年: 康熙二十一年, 及"蔡升元銘", 並鈐刻一方印, 印文: 蔡升元印.  上網查了一下, 原來這位蔡升元先生還是康熙朝的狀元呢!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硯台長: 22. 7 公分, 寬: 16 公分, 厚度: 1.8公分.   唐代時, 所謂的四大名硯, 指的是端石, 歙石, 紅絲石及澄泥所制之硯.  宋以後, 紅絲石因停產, 而以洮河石代之.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 應該就是端硯了.  端石最出名的一種, 是帶眼的石料, 這眼還分活的和死的(很奇特吧?), 只不過這帶眼的端石珍貴而少見, 所以我一件也沒碰到過.  手中這一件端硯, 硯身長大而扁, 像個周邊圓潤的卵形.  硯首刻有唐代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 署名: 劉峰.  硯堂下凹呈圓形.  硯台背面刻有: 風前千片雪, 窗外一株梅, 同樣署名劉峰.  這硯上的刻銘, 我覺得並不是很老, 一來是我認為刻字的方式和字體不帶老氣, 二來是刻字中多有簡體.  硯台石色呈暗紫色, 近乎褐色; 在相機的閃光燈下, 才會看到它那近似生鮮豬肝般的紫紅.  整木挖制的天地蓋硯匣, 匣的上蓋刻著" 文瀚閣, 道光庚戊年, 範正脉刻", 並鈐刻一個方印.  這些刻字下陷的地方, 有著小小的形同魚子紋般的刻痕; 而在匣蓋光素的部位, 也看到更大些的魚子般的紋路.  不明白這些魚子紋是因何而來?  是匠人使用管鑽形的木刻工具而留下的痕跡嗎?  在硯匣的下蓋底部, 則是四個極之低矮的條狀足.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