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漆器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當成本高昂(光是採礦冶煉, 就是好大的成本)且笨重的青銅酒器, 食器, 隨奴隸社會的終結而逐漸退出舞台, 而中國人引以為傲的精細瓷器還沒正式粉墨登場; 從春秋戰國開始, 到整個漢代, 漆器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實用品.  我们看到不少食器, 酒器, 傢俱, 甚至樂器, 兵器, 喪葬用具都是漆器.  尤其是西漢, 這是古代漆器的黃金時期.  唐宋元明清也有很多不同工序的漆藝制品(像是雕漆, 填漆, 堆漆等),  但是我一件也沒有, 所以也就沒有去研究它.  手中有的, 清一色是這種外黑內朱, 金紅紋飾的漢代風格漆器.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座屏寬: 73 公分,  高: 22 公分, 木框厚度(不計底足): 4 公分. 其實心裏很掙扎, 猶豫不決是否該把這座屏放上來.    我想, 如果我事先在圖錄上見過這一模一樣(僅尺寸不同)的漆座屏, 我應該不會買下它.   我會認為, 這是一件現代工匠照圖錄按圖施工所制造出來的仿品.    雖然店家向我拍胸脯保證, 這絕不是新品, 我仍是疑心大起,  因為, 這些漆器太新淨了.  外觀光鮮亮麗, 漆色鮮豔如新, 沒有半點老舊的痕跡(這其實和天然大漆的耐酸鹼, 防水抗潮以及耐腐蝕的特性大大有關), 也看不到老件常見的殘缺(後經仔細審視, 發現了一處開裂, 一處修補),  完美得令人吃驚, 也難怪我心存懷疑. 至於圖錄中常提到的由於漆器常年浸於地下水中因而飽吸水份, 如果出土後脫水不當, 將造成漆器扭曲變形 這樣可怕的情形,  很明顯的, 也沒發生在它身上.  但出於對漆屏無與倫比的精美做工之喜愛, 我還是咬咬牙, 任性的把它帶回了家.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度; 38.5 公分, 腹圍: 86. 5公分, 平底圈足直徑: 15 公分. 這麼大一個壺, 真不知道當初為啥會買它;  難道只因為店老闆說, 這可是一件正正經經的漆器精品?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豆是用來專門盛放鹹菜, 酸菜之類的醃制菜以及肉醬等的器皿.  常見的有圓豆和方豆, 有的豆有上蓋, 有的蓋, 翻過來還可以當成另一件盛器使用.  除了是日常用器, 也做祭祀用的禮器使用.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會買下它, 我想是基於兩種原因:  1. 它器形特別. 器身是扁的.  2. 它的壺蓋上有漂亮的銀箔柿蒂紋.  同樣的漆扁壺, 曾經在圖錄上見過.  不過我就覺得那蓋子設計的有點欠妥當, 因為它跟本沒法蓋緊;  蓋上去鬆鬆的, 所以有一天,  它就被我跌到了地上.  馬上, 漆層就出現了小小的開裂, 呈現出數條細細的裂縫. 好可惜!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件長頸的壺(還是瓶?)高度足有30公分, 細長的圓柱體頸, 大而下垂的腹, 平底圈足.  器形大方而典雅, 如果以今日的眼光看來, 它很適合拿來當花瓶用.  這件壺, 或許是西漢中期時大量使用的夾紵胎器, 體量輕.  紵是一種細蔴布, 制作方法是先做胎骨模型, 然後在模型上一層層的裱上塗有漆灰的細蔴布, 等完全乾燥後, 脫去模型, 便得到了一副輕巧的蔴布胎.  再在蔴布胎骨上進行補灰, 髹漆, 彩繪, 鑲嵌等工序, 便得出成品.  夾紵胎漆器有許多優點, 它牢固, 輕巧, 吸水率或脫水率比木胎小, 很少收縮或膨脹, 不易變形也少開裂. 雖然承重能力低於木胎, 但逐漸成為漆器的主流.  記得 書上提到, 能得到完整漆器的墓葬很少, 如果墓葬採白膏泥密封 (如長沙著名的馬王堆漢墓 ), 就比較有可能出土完整的漆器.  否則很多都是腐壞到只剩下漆皮. 但是, 曾侯乙墓開挖時, 木制槨室中卻是滿滿的積水, 可也起出了不少精美漆器哩.   看來, 能不能得到完整漆器, 要碰運氣吧?  大部份出土的漆器, 器身都飽含水份, 必須採取脫水的手段, 例如, 把漆器置於乾燥的稻草堆中, 讓水份慢慢被乾稻草所吸收和蒸發到空氣中; 過程不能太快, 太激烈, 否則容易造成器物變形開裂. 我自己很喜歡壺頸位置的幾何紋飾, 看起來高貴典雅, 只是可惜有些像是水漬般的污跡沾在上面(器身上有些地方也是如此 ), 試過用酒精, 甚至洗指甲油的去光水也洗它不掉, 還真是頑固的汙漬哩!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件供人淨手用的匜, 體積很大.  當初見它時, 心裏直嘀咕, 怎麼沒見過這種造型的器物呢?  好像也太特別了一點, 難不成又是後人想像拼造出來的 ?  看它牲首位置開有流口與簋腹相通, 那麼此器不是裝酒就是裝水了.   後來拜讀了大陸出版的"青銅器鑑識"一書, 此書是杜迺松先生(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所著, 在書中有一幅彩色圖片, 圖片中的銅器, 與此件漆器的器形几乎如出一轍, 大小也沒有相差很多.  圖片注釋著 : 春秋後期, 牲首簋形匜.  所以, 我就給了這件漆器一樣的名稱.  否則, 我大概會稱它做: 牛首大漆盆了.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口徑: 37.5 公分,  高度: 12.5 公分  這件大盆是收藏中最大的一件漆容器了.  比普通的洗臉盆還大, 感覺上應該是裝洗澡水用的, 看起來可以裝個5公升以上的水.  這也是所有漆器收藏中唯一的一件扣器.  所謂扣器, 在漢代就是指那些在口緣處經過金屬加固後的漆器.  漆器雖輕巧, 但是還不夠堅固; 因此工匠们便在容易受磕碰且易損的口緣處採取加固的措施.  用來加固用的金屬, 最常見的就是銅了.  在漢代, 按照規定, 只有皇帝能夠使用黃金扣器, 所以流傳下來的最少.  而白銀扣器, 依律只有皇后和太子可以使用.  其它的皇親國戚, 達官貴人, 富豪士紳就只能用銅扣器.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一開始, 我不知道這件容器叫做"鍪", 我把它取名為"短頸圓腹有把三蹄足壺", 好長好累贅的名字. 直到有一天, 在一本銅器圖錄上看見一件外形和它一模一樣的青銅鎏金的鍪, 才知道它的正確名稱. 書上說這種外形的食器始於秦, 一直沿用到漢.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