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幾串自己偶爾會戴的手串, 珠形較小, 低調些. 其實自己很喜歡那些個兒大大, 顏色繽紛, 絲紋特殊的大型珠, 只是, 那麼大的珠實在是戴起來不好看. 所以, 我都只挑小型珠來戴. 最左邊那串圓珠黃色手串是二十幾年前在台灣所買的波羅的海天然蜜珀. 當初買的時候, 顏色淺一些, 年深日久, 顏色變深了! 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這些加彩蜜腊身上. 左邊數來第二串, 原本是粉嫩嫩的粉紅色, 現在已變橙黃色. 第三串也是變深了以後的橘色, 倒像是台灣的椪柑般的色澤, 挺好看. 第四串的紅絲手串, 那些黃色的絲原本剛拋完光的時候是像濃厚的北海道鮮乳般的白, 時間久了, 也從白變黃. 總的來說, 最易產生色變的就是白色, 粉紅色, 淺黃色的絲腊類. 而透明的晶腊中, 白色, 粉紅, 淺藍, 淺紫紅都曾產生變色. 自己最喜歡的粉紅絲腊, 色變最明顯. 這些粉紅絲腊因為數量較少, 當初買的時候也比較貴; 看到它們變成了橙黃色或橘色, 我覺得好心疼! 唯一的辦法, 是自己也買一台小型布輪拋光機, 把珠子外表那氧化變深的外皮給拋掉; 那樣底下未受氧化的原色就能顯露出來. 可這樣一來, 珠子就會拋一次, 小一點啦! 而且, 再過一段時間, 珠子顏色還是會變. 唉! 拋與不拋真是兩難! 還好當初都給這些手串頸串編了號, 看一下原本的編號我就能知道這手串原本是橘色系還是紅色系, 就算真的想要拋光, 我也知道該拿哪一些來拋.
這是形如膠囊般的綠色晶腊. 這種珠子的形狀比較少見. 看得出來, 它們不是大量模制的產物. 因為是手工做出來的關係, 每一顆珠子的大小尺寸都不一, 有胖有瘦, 有高有矮, 有的還歪歪斜斜.
上述提到的各式手工制做所產生的小毛病, 也發生在這些多面切割的黃晶腊珠身上. 這是我很喜歡的珠形, 有稜有角的, 有個性!
上述的黃晶珠, 從頂端看它的鑽孔, 孔徑也是大小不一的. 想來, 這種不規則切面的珠子, 打磨的難度較高, 珠形很難保持一致的標準大小.
這是不透明的黃腊, 並不是我所喜歡的顏色, 但是, 表面是很費工的鑽石形切割, 磨出了好多小小的平面. 只是這相片的效果不是很好, 看不大出來那些小小的切割面. 同樣的, 珠子的尺寸也有著差異, 並不一般大小. 我是一個追求完美的A型人, 但是我愛死了這些因為是純手工而呈現出的不完美; 這可不是淘寶網上那些千篇一律大小, 珠形單調沒啥變化, 一粒幾角錢的所謂"中東蜜腊"珠喔! 想也知道, 一粒幾角錢的東西, 一定要開模大量制造才划算啊! 例如, 開模具用機器射出, 至於原材料是不是塑膠, 這我不敢說, 因為塑料也有好多種.
這是常見的綠晶腊, 價錢不高, 喜歡的是它那費時費工的鑽石形切割. 實在無法抗拒那手工的制作之美! 珠孔的邊緣帶一點紅色, 應該是鑽孔時產生的熱度, 讓它變紅了!
從手邊的散珠中, 挑了一些不同款的珠子給大家看看不同的造型. 這都還只是一部份的珠形而已, 還有很多其它形狀的. 而在網上所看到的, 大多是圓珠, 桶珠, 水滴等, 並不多樣. 尤其少見那些古式的切割, 像是鑽石, 多面, 扭紋或是花形, 瓜形等. 難能可貴的是, 這些花式切割均為純手工, 如用現代手工恐怕工錢嚇人, 但是如果是機制, 那又另當別論了. 只是機制的珠子, 大小一致, 應該很容易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