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很久不再在香港大買加彩蜜腊了. 但是, 偶爾逛到港島的古董街, 還能在堆積如山的各式舊貨中翻找到幾條店主多年前進的加彩蜜腊. 印象中有一條好美的紫色晶腊, 雖然珠子的外表欠拋光, 看起來有點髒乎乎的; 但是, 將珠子迎著光, 你會看到那一抹清淡迷人的紫, 那麼典雅, 那麼清麗; 是我所見過顏色最美的晶腊. 和店主人磨了好久, 他始終不肯降價, 他應該也知道這種紫色太少見, 太稀罕. 我只好央求他幫我保留一陣子, 等我有錢再來買. 店主人於是把它收進一個玻璃罐子, 說會幫我留起來. 幾個月過去, 等我再度造訪這間亂得不像話的小店時(此時, 小店的門面已堆滿雜貨, 連進都進不去, 只能在門口往裏面指指點點), 那美的讓我魂牽夢繫的紫晶, 早已不知去向. 店主人雖找出了那只玻璃罐子, 但紫晶卻不在罐子裏. 店主人自己也想不起來, 他是把它賣給別人了呢? 還是把它收在了別處? 好糊塗的店家. 不過, 這次我發現一件好玩的事情, 我發現這店家的脖子上, 手腕上多了好幾條看似有點年紀的老蜜腊, 這些老蜜腊几乎都是一種色調, 深深淺淺的暗橙或暗黃, 珠形也都不太規則, 嚴格說來並不美觀. 這種色系的蜜腊, 是我以前連看都懶得看的種類, 因為我只喜歡鮮亮的顏色. 就算是黃色, 也要是鮮豔的黃, 像是金黃, 太陽黃; 還要有美麗的絲紋或是特殊的切工, 我才會掏腰包.
我奇怪的問店家, 怎麼以前從沒看你戴過這些蜜腊在身上, 現在卻戴了一身, 像是個活動的展示架? 他說, 大陸人現在在炒琥珀蜜腊, 尤其這些看似高古的老蜜腊, 1公克的市場價是500港幣, 是以前的十幾倍, 身價大漲, 價值不可同日而語. 他怕這些矜貴的伊朗老蜜腊給人偷了去, 所以乾脆全掛在了身上! 哇! 這其貌不揚的老蜜腊居然比黃金還貴啊! 我一聽之下, 真想吐血! 當初這種老蜜腊, 我也沒少見過, 店家要我買, 我都嫌它們不好看, 不符合我愛完美的標準, 因此不肯掏腰包. 勉勉強強也就只買了一串據說是來自阿富汗, 有好幾百年歲數的老手串(珠子是舊珠子, 但是店家重新穿了繩); 就只一串! 去網上查了一下, 據說老蜜腊現在有賣到1公克人民幣700到1000的! 我真的很想很想去撞牆啊! 這些老蜜腊的顏色看似天然原色, 沒有加彩時會出現的攪拌絲紋, 顏色比較實. 西藏也有許多這種顏色的大塊打磨成圓珠或圓餅的黃色或橘紅色蜜腊, 不知道是不是也很老? 還是近代制作出來的? 有空得來研究一下!
據說是來自阿富汗的老手串. 它原先可能並不是手串, 而是更長的珠串. 手串下方繫著一塊方形的小牌子, 很少見的形狀, 覺著稀奇. 小牌子表面有些凹凸不平, 那一點點透明晶亮的紅點, 似乎是被火的高溫所炙傷因而留下的痕跡.
手串的珠子是由兩粒半圓的扁珠拼合而成. 每一粒半珠的剖面, 都有著或多或少, 或深或淺的凌亂刻痕. 半珠的外觀同樣不是標準劃一, 有大有小, 歪歪扭扭.從刻痕裏看得到像是厚重灰塵般的堆積.
這粒珠子表面有著許多點狀的紅色炙痕. 我曾買入塑料珠, 如用火燒, 塑料會熔, 會變焦黑, 而不是像燒著炭一樣先變紅色. 而這些老珠子, 許是因為質地礦化, 碳化了, 因而像是燒炭般, 遇熱也是變成紅色.
在自然光的室內拍下的同一串珠, 顏色看起來稍淡. 珠子剖面上的裂痕, 看起來有點像冰裂紋.
有著凌亂刻痕的剖面. 這些珠子的外觀都不是完美的, 不平整不光滑, 不規則也不對稱. 不知道是不是工具簡陋的緣故, 還是工匠的打磨技術不佳所致. 但也多了另一種古樸, 拙稚的趣味.
從側面看那件方形牌子. 邊緣的磨損痕跡看起來十分的自然, 不像是人工做舊. 這方形牌不知道是不是原配, 也有可能是店主隨手拿來的散件. 方牌下另繫了兩小粒金絲蜜糖的棗形珠, 顏色鮮陽光亮, 珠形勻稱, 這才是我會買的漂亮珠子. 可這些質地堅實細潤的珠子, 老被人稱做是塑料珠, 真真氣死人了! 哪一種塑料珠, 會讓人越盤越亮, 越戴越潤啊? 我還真是沒見過哩! 至少我用過的塑料器皿, 無一例外都是越用顏色越黯淡, 表面還會變粗糙. 而且塑料接觸皮膚的感覺, 總有一種說不出的黏膩和不舒服. 而我有在戴的加彩珠, 卻是越戴越潤, 竟如同玉器一般. 但是如果長久置放不戴, 不接觸人氣的話, 就不會產生這種油潤的感覺. 下次還要來介紹一種我覺得很漂亮的品種- 金沙, 金沙蜜腊少見, 店家說這是一種年深月久的氧化現象, 在不同種的珠子身上都有可能出現. 個人是覺得晶腊類的金沙最美, 只是手中也沒幾件. 算是可遇不可求的美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