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其實自己並不確定這是不是能叫做"盒", 在我看倒像是只飯碗.  但是曾在圖錄上見過類似的作品, 被命名為"盒", 所以, 就稱它做"盒"吧!

初買此盒, 心中真是七上八下, 頗有疑慮.  一來, 此盒玉質並非和闐玉, 僅是普通的地方玉料; 二來, 盒上大面積的黑褐色沁痕, 顏色古怪, 跟一般常見的沁色比起來, 大大不同.  但是, 我非常喜歡它盒蓋上和盒身上的紋飾; 同時, 仔細的用放大鏡觀察了它線條琢制的方式, 發現這些線條俱備了砣輪加工的特點.  例如, 轉折處有毛邊(因為砣輪走的是直線, 一遇有彎折處, 只得小段小段的分次跎制直到轉過彎來; 因而在轉角處會出現許多小毛刺似的跎痕), 而短直線的部份, 會看到線的兩端是尖的(跎輪下去的起點和收起的終點處), 但中段則較為飽滿.  還有, 地子打磨的痕跡均成縱橫的直線狀, 不是現代拋光所呈現的圓形旋迴痕跡. 加上它還有一個精緻可愛的座子(有時我自己都難以理解, 為何會為這種小細節而掏腰包), 所以我還是把它帶回家了.

盒蓋上有一個橋形紐, 紐中套一活動圓環.  盒蓋上的紋飾分成三區; 最內區是一區柿蒂紋, 中區是四個變形的雲紋, 最外區, 也就是蓋沿, 被九組紋飾所環繞; 每一組紋飾均包含兩個豆芽似的雲紋中間夾一個凹陷的圓圈.  我倒是第一次看到這種陷進地子的圓圈, 用放大鏡可以看到圓圈裏密密的一圈圈旋紋, 中心則是一個突起的小圓點.  盒身上的圖案, 才是此盒最精采的地方.  工匠琢制出一隻似正回首咆哮的大貓, 大貓的後腳穩穩著地, 舉起一隻前腳, 似要往前邁步; 一條細細的尾巴高高舉起. 另外兩隻, 很像是柔弱的小鹿, 只是長著滑稽的長條狀耳朵; 體態纖細輕盈, 一對前足高高舉起, 後足則奮力後踢; 像是受到了驚嚇而跳躍奔逃. 這三隻動物的造型並不符合現實, 想來是古人臆造的.  這要在崇拜神仙思想的漢代, 一點也不稀奇. 這三隻獸都有著生動而輕靈的體態, 有一種古雅而流利的線條之美.  在三獸之間的空隙, 則裝飾有波浪狀的紋樣.  盒底有圈足. 它的座也制作精美, 還挺有份量.  座頂邊緣是一圈低矮突起的沿, 盒底的圈足剛好置於沿內, 彼此間幾乎沒有空隙.  底座四周飾有三個紋飾繁複的獸面紋, 獸面紋下是蹄形足, 撐起底座.

 

所有盒上, 座上的紋飾都是減地隱起的表現手法(除了下陷的圓圈), 類似淺浮雕, 用手摸均有著細微的突起. 因而, 盒身上的獸, 都有著一層薄薄的起伏著的肌肉般.  和僅僅只是單純的陰刻線的制作手法比起來, 減地隱起的手法在難度上要高上許多, 同時紋飾看來也活潑生動了許多.

 

 

這是玉蓋盒上的圖案素描.

我後來在一本大陸出版, 專講漆器的專書(書名: 漆水尋夢, 非常好的一本參考書, 將漆器的起源,種類,制法和歷史, 寫得鉅細靡遺, 但並不堅澀難懂), 看見了和這只玉盒上一模一樣的獸紋.  這種看來有點誇張, 近似卡通造型的獸紋, 原來曾經以針刻的手法在漢代盛行的漆器上表現出來.  想來這有趣的動物紋樣在漢代也相當流行, 並被上流社會所喜愛; 因而將之用在高檔的漆器與玉器的制作上.  別小看這看似線條簡單的卡通造型喔, 我曾試著把它畫在我小小的筆記本上, 結果, 頭部仰起的角度不對, 前腳舉起的方向偏差; 身體的弧度彆扭,  連尾巴飄揚的角度都要斟酌;  這才發現, 這看似隨意而就的圖案, 其實好難!  老公常說: 事情永遠不是我這種呆瓜想得那麼簡單!  這次, 我覺得他說對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雅林再聚 的頭像
    雅林再聚

    Pei Pei 的收藏筆記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