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碗口直徑: 8.5公分, 高度: 3.6公分,底足直徑:4公分. 這只碗很小, 很像宋朝建窯茶盞的尺寸.  不知道當初是否也當茶具使用( 不過唐代與宋代的茶道 程序不同, 茶碗應該大些), 現今日本仍當成國寶的茶道, 據說是遣唐使帶回日本的, 那麼參考日本的茶道用具, 就可以知道, 這碗有沒有可能就是茶盞. 有空, 得好好google一下.  店裏的老板說, 也就差不多十年前, 在中國的內陸農村(像是河南, 陜西), 很容易就可以收得到唐宋時期的杯碗盞盤, 每次下鄉, 走村串巷的, 總能收回一些. 一只像這樣品相好的唐代小碗, 也就50元錢(人民幣, 約台幣240).    現在, 出五倍的價錢也收不到.  倒不是價錢高低的問題, 而是貨源愈來愈少.  畢竟, 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老東西, 賣一件, 就少一件.  他說, 連鈞窯碗, 他都曾收過.  真可惜, 到現在我也只有幾片店老板免費贈送的鈞窯碎瓷片, 完整的, 可就無緣一見.  我送了幾片碎瓷片給在屏東燒陶的朋友, 給他當標本研究研究.

 

這只絞胎小碗, 碗口大, 底足急遽收束, 碗壁挺厚. 胎土有兩種顏色, 一是深一點的蝦肉色, 一是粉一點的紅褐色(很像皮膚重度曬傷的顏色).  最具特色的, 當然是它那用兩種不同顏色的胎土所絞成的如同羽毛般的美麗紋理.  這只碗體積小,  所以應該是採用將絞好的胎土直接上模擠壓成形後燒制的方法制作的.  另外一種方法, 則是先做素胎, 再將片狀的絞胎土粘貼在素胎表面, 整修後, 再入窯燒制而成.  後者, 制作成本較高, 也較費時; 通常是用在較大器物的燒制.  我曾觀察過收藏中的一對有蓋罐,  這兩只罐子算是形體較大的了, 容器的內壁, 就只是單色的胎土(無釉).   不過,  圖錄上也看過體積不大的脈枕, 用的是貼泥的方法, 而非上模擠壓.  所以, 燒造的方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制式,  或許和工匠的技術水平有關. 而這種排列有序的美麗的花紋, 也只能用擠壓或貼泥的方式, 才能完好的展現出來.  否則, 用一般的輪制拉胚, 那些紋理不就被糊成一團?  想來, 要造成形如年輪, 羽毛, 水波般的絞胎紋理,  絞土的工藝精良與否, 應該是作品成功的重要步驟吧?  畢竟, 我不懂燒陶, 希望沒有猜得太離譜.

碗的表面, 施有透明的黃色釉, 有人跟我說, 這種顏色叫"唐黃".  如用放大鏡觀察, 會看見釉面有許多細密的開片.  開片的邊緣, 會感覺微微的翹起, 好像這些開片會剝落一般.  釉面還雜有許多小小的黑色斑點, 甚至有一些應該是縮釉造成的小孔, 孔邊脫釉.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 雙色胎土中的深色花紋部份, 是微微凹陷的. 可能是土中所含的特定成份在受熱後收縮所造成的吧?  拿著小碗, 在光源下觀察, 還看得到釉面閃著七彩般的光暈, 書上說, 釉面會有蛤蜊光, 這個就是蛤蜊光嗎? 我看著也像是汽油滴在水面後反射出的彩光哩!

曾在電視節目上, 看到有關現代在中國有人重新仿燒絞胎器的報導.  如果是站在發揚中國傳統工藝的角度, 要讓唐代美麗的絞胎器重現於世, 那麼, 我们應該大大鼓勵這樣的藝術家.  希望他们能夠精進這項手藝, 以重現絞胎器物的美麗風華. 畢竟, 除了邢窯的白, 越窯的青, 和三彩的絢爛以外, 絞胎器也是唐代另一個令人一見難忘的陶器品種.  能再次見到它走入人们的視野, 這也是美事一樁.

不過, 美麗而有價值的絞胎器, 還是有許多仿品的.  從圖錄上看來, 仿品選用的胎土顏色對比太強(像是黑褐配米白), 稍嫌冰冷刺眼,  不像黃釉給人一種華麗溫暖的感覺.  胎土 絞出的花紋,  線條冷硬, 不夠自然; 給人僵硬呆板的印象.  至於釉面開片, 因為觀察不到, 無法置評.   不知道我是不是太挑剔了.  東西和友情很像, 還是老的好.  有空再上一下絞胎罐, 扁壺及大盤的相片, 我得先把它们翻出來才行.

p.s.: 去年搬了一次家, 那只我最喜歡的絞胎扁壺, 竟然失去了蹤影, 到現在還找它不著.  那個心疼和不捨啊! 扁壺, 扁壺, 你到底跑到哪兒去了呀?

p.s.:哈哈! 我終於找到我的扁壺了! 它一直在我的櫃子裏, 但是我把它的錦盒顏色給記錯了, 所以一直以為它是別件東西.  重新看見它, 覺得它變小了, 記憶中, 它好像應該再大一點呢! 好開心!  但是, 我卻發現有另兩件東西我又找它不著了 ! 唉! 我難道已經老到這種程度了嗎? 動不動就失憶! 我的四神圭穿璧, 仙人騎獸玉斧, 我最喜歡的數件玉器 之一和之二, 你們到哪去了啊?  快點回來吧!

2013的新年前, 我試著把這件絞胎盏拿去給人看看, 他說, 胎質不對, 卻沒說不對在哪裡? 他應該不會要希望唐代的低溫陶瓷可以胎質緊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