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皮囊壺在唐代河北邢窯就有燒造. 但通常我們一看到皮囊壺(也就是雞冠壺 ), 最立即的反應, 就是它該是遼代的; 因為可以考證到的皮囊壺, 大多來自遼代.   加之在馬未都先生所著的"瓷之色"中在"黑釉"這一章節, 介紹了一只出土於遼代耶律羽之墓的黑釉皮囊壺; 這黑釉壺的外形和這只白釉壺非常相似, 所以, 我也就理所當然的將之歸類為遼代風格了.  我仔細的看了一下書上的那只黑釉壺, 它只有一個短頸的壺口, 壺口是敞開的, 不見有蓋.  而這只白釉壺, 在相同的位置則被塑造成一個有蓋的壺口, 此蓋徒有其形, 其實是與壺口一體燒成, 不能開啟. 而在壺的另一頭, 則有另一個開口, 開口上有不明材質的塞子, 塞子形似倒置的小酒杯, 表面分佈有一種類似鐵銹一樣的物質, 這物質同時也分佈在突出的壺口口沿上.  這塞子被封的十分嚴實, 所以, 那原本被儲存在壺內的液體(應該是酒吧?)並沒有被完全揮發; 整個壺搖起來還在嘩啦嘩啦響, 我估計, 至少還有三分之一的酒水還封存在裏面.  是不是很酷?  這也是當初我想要買下它的原因之一, 因為, 這實在是太好玩了 ! 真是十分好奇, 這壺裏存的, 到底是哪一款佳釀?  就在動筆寫這篇筆記的第二天晚上, 就見到"國寶檔案"這個我最喜歡的節目裏, 戴先生介紹了存在青銅酒壺內, 酒齡超過兩千年的漢代美酒.  因為重金屬析出的緣故, 那酒的酒色已呈藍色.  考古人員在壺底仔細的鑽孔, 取出少量的酒水去做化驗,  證實了這酒水還有極小的酒精濃度存在.  經過這麼長的時間, 我們居然還可以看到漢代美酒, 這是多麼的不容易啊!

 

皮囊壺, 這種屬於北方游牧民族形式的器物, 最常見的裝飾手法, 就是摹仿真正的皮囊, 用堆線和塑貼的方法來表現原本皮囊上的皮條, 縫線和皮扣, 皮穗及皮繩, 皮雕花飾等(如果不是查 了書, 還真不知道一只看似簡單的皮囊壺, 原來可以有這麼多裝飾!).  保留原皮囊的裝飾越多, 表示皮囊壺出現的越早.  但是, 書上也說, 打有單孔的皮囊壺出現的早, 再來是雙孔的, 而帶有提樑的皮囊壺則出現的晚. 所以, 這是一只較晚出現, 但卻保有較多細節裝飾的皮囊壺.

看看這只白釉壺, 它有象徵皮線圈出的四瓣花飾, 花心則是圓形的穗子, 有縫線, 有形同馬背上的鞍巾, 巾上還刻劃有細方格, 鞍巾的邊緣飾有西域常見的聯珠紋, 鞍巾的下緣並飾有圓形的穗子; 還有扁扁的圓扣和方形的皮扣等小裝飾.  很喜歡這些精細的小細節, 雖然此壺體形較大, 但有了這些美麗的裝飾, 似乎壺體變得輕盈起來, 不再顯得笨重.  在摹仿皮縫線的堆塑處 (像是壺的下緣), 可以看到釉水在此堆積, 顏色像是淡色的海寶藍, 非常的晶瑩美麗;  或許是遼代的白釉燒造技術未斟完美,  所以沒法燒出純粹的白釉吧? 在光線的照射之下, 釉水在器表呈現一種直線似的刷痕.  釉面還有許多開片, 在開片的縫隙, 有時會看到填積著黑色或土黃色的雜質.  釉面還有一些小氣泡.  而在堆塑的紋飾四周, 有時還可見到像是黑色的土銹, 堅硬難以去除.  我不認為這是一只用來放在馬背上的日常用器,  雖然它比真正的皮囊乾淨衛生的多, 但是它實在太大了, 我大概的量了一下, 壺的高度約有28公分, 寬度約22公分; 看壺的側面, 最寬的地方也差不多有21公分,  如果裝滿了酒, 那就太重了.  所以它可能是放置在相對較為固定的居所內使用的(或許是帳棚?)實用器,  但是卻保留了游牧民族用器的特徵與裝飾, 是不是好有民族風?  遼代耶律羽之墓中的黑釉壺, 看照片, 一樣是形體碩大,  應該是放置於府邸中使用的日常酒器. 至於. 為什麼這只白釉壺要做成兩個壺嘴? 這我就猜想不出來了.

 

寫到這裏, 不禁讓我想到吳樹先生寫的那一系列精采的文物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誰在唬弄中國?  其中一篇就寫到一個搞到整個江西景德鎮雞飛狗跳,人仰馬翻的 "元代裝酒梅瓶"的報導.  在書架上翻了半天, 硬是找不到那第三部曲, 只好憑印象來寫, 希望不要錯得太離譜.  一開始, 應該是在大陸的某個地方出土了一只元代裝酒梅瓶; 然後有人開始複刻這只梅瓶並到處兜售.  不只在中國, 就連香港和台灣都出現了這只梅瓶的蹤影.  有一位台灣的藏家打算買進這樣的梅瓶, 並就此事請教了吳樹先生的建議, 吳先生對此極感興趣, 便變身文物柯男, 開始尋訪的過程.  過程有點複雜, 我已記不清細節, 只記得好像有浙江的大老板也踩到地雷, 高價買進了仿品的裝酒梅瓶.  大老板不是省油的燈, 後來請人鑑定, 發現梅瓶有假.  大老板也真厲害, 知道自己被騙, 卻沉住氣, 不動一點聲色, 反而向賣假貨的販子下了訂單, 要買進更多的梅瓶.  販子很高興, 趕緊到景德鎮四處搜購同款式的梅瓶, 於是整個景德鎮出現了搶燒搶購梅瓶的怪現象, 窯廠日夜趕燒, 忙壞了一堆工人.  等到一車車的梅瓶運到大老板處, 等著販子的是一堆公安.  這些梅瓶當然也被公安給扣押了下來.  想來, 那販子應該把騙大老板的錢給吐了出來.  而那些梅瓶似乎並沒有發回給景德鎮的窯廠, 至於是不是被大老板給收了去,  吳先生好像也不能肯定.  最倒楣的應該是那些燒製梅瓶的窯廠, 很多人恐怕連貨款都沒拿到,  血本無歸,  平白無故的損失了好多金錢.  該罰的是那貪心賣假貨的販子, 卻讓無辜的窯廠老板跟著買單.  我沒見過裝酒的元代梅瓶, 但是仍難掩好奇, 數量這麼多的, 數以千計的假梅瓶, 最後到哪裏去了 ? 不可能還存放在公安局吧 ? 如果公安局要發還, 該還給誰 ? 誰能去聲明這些梅瓶的所有權? 如果是大老板領了去, 他要把這些粗制濫造(因為數量太大又趕著交貨, 那些梅瓶很難做得精緻)的梅瓶如何處理? 總之, 如果將來有幸見到元代裝酒梅瓶, 我就心裏有底啦!

我只想知道, 這只白釉皮囊壺, 是不是真的來自遼代.  遼代距今也有七,八百年, 他與五代始, 几與北宋同終,滅於金人之手. 遼代出了一個政蹟顯赫的蕭太后, 她和當時的北宋簽訂了澶淵之盟(國中必考試題), 讓兩國人民共享了近120年的和平, 讓宋遼人民可以喘口氣, 休養生息, 真是功德無量.  如果您是金庸迷, 一定記得"天龍八部" 裏最吸引人的角色之一, 原丐幫幫主喬峯(也就是契丹人蕭峯), 他在回歸遼朝後, 還做了南院大王呢!  在遼代, 朝臣分成南,北兩院. 北院全是契丹人的朝臣, 南院則是漢人.  因為當時的遼代疆域, 有一部份是奪自宋朝.  所以他的臣民工匠中也多有漢人. 或許就是這些漢人工匠, 把契丹的皮囊做成了皮囊壺吧?

寫到喬峯, 這個雖僅是查先生筆下的虛構人物, 但是因為自己喜歡喬峯的重情重義, 豪氣干雲, 加上他武藝高強, 技冠帬雄, 所以忍不住提上一筆.  他大概是所有查先生筆下的江湖人物裏, 我最喜歡的一個角色了. 這讓我回想起, 當我還很年輕時, 曾擁有一套披披搭搭, 被同事们戲稱為"乞丐裝"的兩截式長衣裙; 那時, 該是電視上熱播港劇"天龍八部"的時候吧?  那時的我, 真的還很年輕哩! Oh! those good old day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