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件罄的長度由 19公分至25.5公分不等,  寬度大概在6公分到7.2公分之間. 總共是7件.大名鼎鼎的湖北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 出土了一套令世人驚豔的青銅編鐘.  同時出土的還有成套的石制編磬;  編磬總共32件, 分置於雙層的磬架上.   至於這裏所介紹的這一套玉磬, 材質應是新疆的瑪納斯碧玉,  在未受沁的部份, 還可以感到油潤的玉質.  每件的尺寸與形狀均不大相同; 基本上就像是曲尺的形狀.  而在玉磬的正反兩面都浮雕著相同的紋飾.

玉罄正中間的位置是從商周時期流行到漢代的獸面紋. 獸面的眼睛不像漢代呈角度較圓潤的菱形; 而是長橢圓形, 眼珠則以一短橫線來表示.  獸面頭頂兩端似卷雲般的紋樣, 代表雙角. 一雙小耳朵, 和一張大嘴.  在獸面的兩旁, 一側是卷鼻的龍紋, 龍身上有鰭, 向前伸出一隻粗壯的不得了的前肢; 奇特的是, 腹部下, 或許受限於狹小的空間, 因而出現了一隻形似錨的簡化了的後腳, 穩穩的抵在了地面.  另外一側, 是形似鸚鵡的小鳥紋.  渾圓的鳥首,  微微向中間凹陷, 正中間是圓圓的眼.  好玩的是, 那看起來比頭還大的彎勾的鳥喙,  讓小鳥紋帶著動漫般誇張的趣味. 小鳥的頭頂, 猶如用了束髮的髮箍般, 束著一綹飄逸的長髮. 小鳥有著向後舒展的羽翼, 和向下彎曲的長尾, 同時猶如另一側的龍紋般, 牠也有一隻粗壯得令人側目的腳爪哩!以上這些紋飾, 均像淺淺的浮雕般, 凸出在飾以雲雷紋的地子上. 

 

 部份主體的表面附著有薄薄的一層綠色銅銹, 堅硬不易鬆脫, 用指甲也難以摳動.  還看得到土銹和紅色如同朱砂顏色的附著物.  由於玉器有時會和青銅器一同隨葬, 因此附著有銅銹, 倒也不令人意外.  這套碧玉罄, 是我看過所用材質最高級,  紋飾最複雜的一套了. 可惜不見了架子, 也無從知道, 這七件是不是完整的一套, 真有點可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