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壺高: 43.5 公分, 口徑: 8.5公分, 腹圍: 73.5公分, 圈足直徑: 17公分. 顧名思義, 這對壺活脫脫就像是一顆立著的滷蛋, 上端窄下圓闊.  它圓口甚小, 肩上飾兩獸耳, 低圈足, 腹底有兩個小小的繫. 頸及圈足上各錯有一圈銘文.  器身被雙層的橫條紋分成了四個紋飾帶, 飾有兩款不同設計的幾何紋.  由於通體氧化層較厚, 紋飾顯得有一點模糊.  比較有可看性的是它的壺蓋.

 

小形圓蓋上的鈕可不是小熊維尼喔! 雖然猛一看, 還真給它有一點相似.  這應該是一條盤起身軀的蟠龍.  龍首有著椎形的雙角, 但因為銹層較厚, 五官不是很清晰.  但是蟠龍身上的魚鱗狀錯金紋飾倒是十分精美可喜.  蓋子的兩端還有小小的環,  不知道要用來繫什麼.   這蟠龍捲起的身軀, 就是香港人口中的"打蛇餅", 意思是長長的人龍, 排成了一圈圈.

我就讀五專時的同班好友-慧珊, 是極端的恐蛇一族.  不要說見到蛇, 光是聽到 "蛇 "這個字, 就足以令她渾身汗毛直豎, 坐立難安.  而無意間瞥見街頭那裝在鐵籠子裏的蛇, 都會讓她驚聲尖叫, 落荒而逃.  她說, 小學時自然課本裏講到爬蟲類的那一章, 印有蛇類的書頁, 被她用膠水緊緊粘了起來; 以妨她自己不小心翻到, 會嚇死她很多細胞.  自己小時候在新店市郊的眷村長大, 村後是大片稻田, 田地後方流淌著一條小河.  夏天走在田埂上, 常常看見小龍游過田埂, 要不就是看到草叢中的長草向兩邊S形分開.  記憶中最深刻的是一個炎熱的夏日午後,  年少的我自己一個人跑到小河裏抓泥鰍.  四周除了蟬鳴和風吹過竹林的聲響以外, 沒有其它聲音.  正把臉近近的貼近河面, 專心的翻開河底的石頭, 搜尋泥鰍的蹤影; 忽然間, 一條小水蛇從水裏抬起頭, 和我打了個照面! 還記得自己的鼻尖和水蛇吐出的蛇信只有兩,三公分的距離, 几乎要親到了一起.  嚇得我整個人像是裝了強力彈簧般, 猛然向後彈開, 一屁股坐進了水裏.  那大概是我這一輩子和小龍朋友最親密而又驚嚇的接觸了.  還有一次, 該是就讀國中的時候, 騎著腳踏車到位於山腳下的另一個眷村去找同學; 正當騎過一座小橋, 看見橋下一條身長應該接近兩米的大蛇, 用連續S形的身法前進, 迅速的游出橋底.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當時年紀小, 怎麼覺得牠看起來簡直就像是一條會吃人的巨蟒般那樣的身形巨大.  那次的驚嚇指數大概爆破了錶, 到現在依然記憶猶新.

 

雖則我會和慧珊好友分享許多事情, 但是以上兩則不包括在內.  我可不想傷害她脆弱的神經, 那會害她晚上發惡夢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