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高度; 25 公分, 腹徑: 57.5公分, 口徑; 7.2公分. 之所以稱呼它為汲壺, 是因為在某一本圖錄上(真是抱歉, 想不起來是哪一本了)看到過和這一件形制一模一樣的銅器, 書上的註解是"汲壺".  還說這種形制少見, 因而比較珍貴.  它珍不珍貴, 我不清楚; 但是這樣的形制我倒是頭一次見. 

 

壺大部份是容酒器, 但也有汲水, 盛水的壺.  都說青銅器在先秦時代是屬於王室, 諸侯等貴族階級的專屬品了, 否則替代品很多(木桶, 陶壺), 幹嘛要用本身就已重量不輕的青銅器去打水, 承水啊?  看來那個時代的僕人臂力都被這些青銅用具給鍛鍊的非常強壯.  但是, 說實在的, 此壺雖名為汲壺, 但好像容量小了一點, 我看裝個2公升水都有點勉強.  不過它的外形華麗小巧, 在我看用來擺在案几上(那時代人们席地而坐, 用的都是低矮的案几), 裝水裝酒都挺適合.

 

它的口小, 頸長, 整個頸被同樣長形的圓蓋給包覆住, 圓蓋面上還立有三個小鳥形的鈕.  圓肚下垂, 肩上有兩個小環, 扣著一條帶提樑的活鍊, 寰形的腹下則是三只蹄足.  器形精緻小巧, 十分可愛.   這也是收藏中體量最小的壺了.  仔細看看壺上的紋飾, 原本以為是蔓草般的紋飾, 不意卻看到了一顆大眼珠.  原來這纏繞的紋樣是一條龍;  龍首有著長卷鼻, 大張的口, 以及大得不成比例的眼珠, 腦後脫著一綹長鬣.  身體細長蜿蜒, 像是沒有盡頭般的延展著, 並非寫實的紋飾, 但裝飾意味濃厚.  和其它體量較大的壺相比, 這是一只不會帶給人壓迫感的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