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件保存得相當乾淨完整的緞子馬甲. 看襯裏的布料, 似乎也有些年頭了. 緞面上繡著許多團花圖案, 有單朵也有兩朵相聯的. 每朵團花的設計都不相同. 可以想見當時繡制這件馬甲的繡娘有多麼的蕙質蘭心, 心靈手巧; 在她的巧思下, 深色緞面上也沒用上太鮮麗的色彩, 卻綻放了豐富美麗, 變化多端的各式各樣的花款; 猶如花朵盛開的花園般.
現代的服飾, 只要上面用到刺繡的, 都索價頗高. 只是很多刺繡也都用上了機器繡花; 生產效率是提高了, 但是少了純手工制作的那一點精緻和靈氣, 怎麼看都少了那種說不出道不清的韻味. 已故的知名作家三毛, 著作頗豐, 其中有一部我很喜歡的作品叫: 我的寶貝, 書裏介紹了三毛個人的收藏. 她在書中說道, 她對於純手工的制品有一種深刻的感動. 我想我也是如此. 或許是因為自己手拙, 連國中時期的家政作業(縫一個圓形椅墊)都要靠爸爸幫忙才能完成(因為媽媽在上大夜班, 沒時間幫我). 就連皮鞋上的蝴蝶結掉了, 也是爸爸給幫我縫上去的. 看到那些巧手工匠的精美作品, 除了讚嘆之外, 還是讚嘆. 他/她們有著一雙多麼靈巧的手和上佳的審美觀啊! 可惜在絕大部份的古代工藝制品上(書畫文學作品當然不是工藝制品啦!) 我们都找不到這些能人巧匠的名字; 他或她们留下了瑰麗的作品, 卻都在歷史長河中默默無聞. 不像現在, 達人们用自己的名字創立品牌或設置工作坊, 讓世人不但看到他們的創作, 也知曉他们的名字. 講究自我的現代人, 在這一點上可比古人幸福得多. 但是, 不可否認的, 現代人越來越依賴科技和器械, 手工制造業日益式微, 年輕人的雙手最常用在打電腦和劃手機螢屏, 也不願意去吃苦學習手工了. 我常想, 這些美麗的手工制品, 有一天會不會就都消失了呢?
上面右邊的花朵用上了打籽繡, 很別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