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手中幾套組珮中, 我覺得玉質最好,  琢工也精的一套.   我不確定這組珮原先應該是啥模樣, 因為店家連包裝盒都沒給我.  只好自己胡亂拼湊一番, 得出了以上的組裝.  這可不是它原先的樣子啊!  我想這些組件, 原先應該還搭配有各式珠子啊, 管子啊, 絲繩啊等配件的.  那些珠, 管可能是綠松石, 瑪瑙或玉的材質, 搞不好還有金銀或琉璃呢!   所以, 這些組珮原先的樣子, 應該更豪華更精緻的; 很可惜, 看不到它原來的面貌. 圖錄上比較少看到組珮, 有的不是部件殘缺不全, 就是部件出現殘損.  還好手中幾套組珮都挺完整的, 真慶幸! 

玉組珮最早在西周時出現, 那時是垂掛於胸腹間.  聽店主人說, 他見過的最大一組玉組珮將近兩米長, 應該是從頸部一路掛到腳踝去了, 他還為這組珮做了好長一個盒子.  組珮在春秋時期開始得到發展, 戰國時非常盛行, 漢代以後衰落.  這玉組珮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具特色的玉器種類, 也是我很喜歡的收藏, 因為這很像是女人家會喜歡 的東西.  小時候愛看歌仔戲, 戲裏面不管男女, 都在腰間用漂亮的編結絲線繫著玉環, 玉珮做為裝飾,這几乎成為古裝的標準配備; 有時還成了男女主角用來交換的定情信物.  所以, 我總覺得玉組珮很美麗, 很浪漫. 不過, 這應該是我的一廂情願的誤解, 在玉器脫離了祭祀禮器範圍的春秋戰國時代, 孔子說 "君子比德於玉",  玉石的所有美麗特質都和謙謙君子所應俱備的各種美德產生了關聯, 根本和浪漫扯不上邊.  君子們身上掛了玉組珮, 叮叮噹噹的玉石相碰撞的聲音還提醒著他們走路要不疾不徐, 保持風度, 這樣玉珮才不會發出雜亂的聲響.   這玉組珮還真是多功能. 

 

這件雙龍雙鳳的玉璜, 長度有6.8公分, 高度有4.2公分, 厚度有: 0.4公分 

玉衍通常是是整組組珮中體積最大的.   下面那件是黃玉組珮中的最大的玉衍, 長度: 10.6公分,  高度: 4.2公分,  厚度: 0.4公分.  而上面那件是白玉衍, 屬於另一套組珮, 不是這套的部件.

我用放大鏡仔細的觀察過了龍身上的陰刻線, 工匠可以在大約0.9公分寬的面積上, 琢出12 到14條細密的陰刻線.  這個厲害吧? 自己因為上了年紀, 看著電腦螢幕的時間長了一點, 就覺得視力模糊, 眼睛酸脹, 很不舒服.  不知道這玉匠是有著怎樣超人的視力和穩定的手指, 才能琢制出這樣精細的作品, 畢竟那時沒有放大鏡也沒有電腦車床.....

這個部件, 可以看到較黃的皮色.  整組的部件, 玉質都很滋潤, 沒有什麼惱人的沁色, 也沒出現嚴重的殘損,真是感恩! 只是我用一百多萬畫素照出來的相片, 解析度還真是有夠差, 感覺不出精細琢工該有的質感.  哪天有空, 我再用新換的手機重新給這漂亮的玉珮照個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雅林再聚 的頭像
    雅林再聚

    Pei Pei 的收藏筆記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