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網上所謂的"中東蜜腊", "貴族珠"; 如果到網上看看, 哇! 那真叫做一個熱鬧. 擁護純天然蜜腊的愛好者和喜歡顏色繽紛的彩腊藏家, 壁壘分明不說, 還常有激烈罵戰. 如果是做生意的商家, 我可以理解那是利之所趨; 商場如戰場嘛, 彼此爾虞我詐一番, 那也無可厚非. 但是如果純粹只為收藏, 好像用不著那麼大的火氣;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啦! 你喜歡純天然, 不介意它顏色單調, 那你就買天然蜜腊; 我喜歡色澤繽紛, 不介意人工後加顏料, 那我就買各式彩腊. 搞不懂為什麼一定要說彩腊就是塑料, 明明彩腊的許多物理性質就和塑料不同啊!
就像這串我很喜歡的大手串, 每顆珠直徑超過兩公分; 原本是淡淡的水藍色, 很美很清淡的顏色, 卻因為長期接觸空氣, 珠面氧化變黃, 兩年內就變成了帶綠的色調, 因為藍加黃 = 綠. 珠子的氧化是因為它本身是樹脂的化石, 樹脂是有機物, 雖然已成了化石, 但是因為經過了近代的後加工, 或許破壞了化石原先的結構及穩定性, 所以還是會被空氣所氧化. 這種狀況在淺色的珠子上更容易觀察到. 例如: 白色會變黃, 粉紅會變橘, 淡藍會變綠, 淺黃變深黃. 部份深色的珠子, 就比較不受影響, 像是深紅, 綠色, 深藍或紫色等. 不曉得和這些深色珠子所調進去的色料有沒有關係.
這張照片看到的是珠內鑽孔上出現的爆花現象. 那一片一片像是旋轉出來的不規則花瓣狀, 其實是內部沿著鑽孔而生的裂片, 有的珠子裂得多, 有的裂得較少. 有時裂得太厲害, 整個珠子塞爆了, 裂紋就會在珠子表面顯現出來, 最終的結果就是珠子裂成碎片, 得要用膠水黏起來了! 店家說, 一般要年紀超過百年以上的古董級珠子, 才會出現這種現象; 而且還必需是透明的晶腊才看得到這些爆花. 如果是不透明的絲腊, 就比較難觀察啦! 所以, 一般這種爆花的珠子要價都比較高. 有低劣的仿品, 是用電熱線放進塑料珠內, 造成爆裂, 只是裂片小而短, 看起來很不自然, 沒有像天然的有這麼多變化. 這種爆花的成因, 不知道和人工加色這個製程有沒有關係? 因為加色過程中應該會經過加熱冷卻等工序. 或者只是因為珠子年紀大了, 承受太多冷熱的溫度變化, 使得珠子內部產生壓力, 所以爆裂開來. 根據個人的觀察, 有的珠子看起來也老, 但不見得也會爆花.
網上說, 直到現, 在很多地方都還有人在做這種加色蜜腊珠; 我想, 差異只在加工工藝的好壞(例如顏色, 紋路)和珠子切割的繁簡吧? 將近二十年前瘋狂喜歡上這種色彩繽紛豔麗的加色珠子的結果, 就是家中被我塞在床底下那十來包大號夾鍊袋. 那還不包括三個小抽屜裏的散珠穿成的掛飾. 多年來, 送出去幾十件手串和掛件, 可是看起來還是有很多. 當初, 如果把這些錢拿去買壽山石或者白翡翠就好了! 等有空, 把這些被稱作是"中東蜜腊"的手串和原裝的33子頸串的照片放上來. 那可是洋洋大觀哩! 網上老是說, 這種中東蜜腊是我們台灣的奸商做出來騙人的塑膠珠子. 真是冤枉! 我在台灣生活的30幾年中, 見都沒見過這種珠子, 那還是我到了香港才知道有這樣的東西. 為啥讓我們台灣人"炊事員行軍" - 背黑鍋啊? 我不否認, 會有台灣人做這種珠子的仿品, 因為連天珠我們也都沒少做. 可是, 那些真正的古董級珠子, 真的很多是在中東集散的, 那可就不是我們台灣人做得出來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