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件圓形插屏擺件. 插屏的部份, 圓形直徑約: 28 公分, 整器(連座)通高約: 46 公分. 圓屏正面, 右方是兩塊山石, 石上有枝幹虬勁的松樹, 和一株在枝頭綴滿花朵的梅樹. 樹下有一男子手持樹枝, 身側跟著一隻溫馴的羊. 左邊則是兩名小童與兩隻身形較小的羔羊, 小童手中各持扇與皮鞭. 人物的身後有著白色的圍欄, 而下方則是一叢美麗繁茂的花草. 而圓屏的背面, 則是一個大大的"福"字. "福"字用有著美麗木紋的木片雕刻而成. 字體豐潤, 富泰. 這件作品所要表達的主題, 再明顯不過, 就是祈求吉祥如意的"三陽開泰", 和渴求好運安康的福氣. 這應該也是每個人心中的願望吧?
這件作品, 人物的面部表情刻劃尚算細膩有神. 我们可以看出男子與小童面部特徵有所不同. 小童的額頭既高且寬, 佔去整個臉部較大的面積. 三隻白羊也神泰安祥, 配上漆黑的圓眼珠, 倒也顯得有生氣. 整個畫面色彩繽紛而柔和, 不失為賞心悅目之作. 雖然是常見的寓意吉祥的庶民題材, 倒不至於讓人覺得俗不可耐. 另我印象較為深刻的是它作工極近繁複之能事的底座.
底座最下方像是一方腿向內卷的雲頭小案, 案上高起一層蓮瓣, 蓮瓣之上, 是一個長方形镂空的座, 座上再一個三分之一圓的弧形凹槽, 用凹槽來承載圓屏. 凹槽下還有四條镂空雕花的脊, 脊的一端抵在了蓮瓣那一層. 用了那麼多木料和繁瑣的雕工, 只為了一個底座! 都說清代工匠追求的技藝(尤其是清三代)是又細又繁, 只能用"窮極工巧"來形容. 作工華麗至極, 美則美矣, 但是缺乏大膽與創新, 這似乎是這一時代工匠们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