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根據古籍和考古學家的研究, 遠在商代時期, 就有了象群生活在黃河流域.  而與商代晚期同期的四川成都附近(廣漢)的三星堆文明, 其祭祀坑內也有大量的象牙發現.  因此, 商代的青銅器上, 也出現有大象的紋飾, 但是數量不多, 遠遠不及獸面紋, 龍紋等那樣普遍.   學者们稱高體的中型或大型的容酒器為尊, 在西周古籍中, 就有了鳥獸形尊的記載.  在一本名為"中國青銅器 - 文物博物館系列教材( 由馬承源先生主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的書中,  很詳盡的介紹了各種古代青銅器的類別和品種,  並附上清楚的素描, 顯示各個品種已知的各種不同的形制.  舉例, 光是"鼎"這個品種, 書上就畫出了95種不同的形制,  註有名稱, 出處(有時是古籍上的樣式), 或現藏於某處等; 並就每一種形制給予名稱.  其它品種, 像"壺"有62種;  "爵"有24種, "簋"有67種;  是不是好驚人的數字呢?  想想看, 我们所見過的青銅器, 還真是少呢!  常常聽到專家们或搞收藏的朋友们在給人評論東西的時候說: 形制不對, 紋飾不對等等, 但是, 他們真的就見過所有的形制和紋飾嗎? 或者親自上手過? 老祖宗们給我们留下的東西太多了, 而經過正式考古發掘並公諸於世的只佔少數,  在民間還有許多寶貝流散.  許多玉器專家都說, 玉車馬和玉編鐘都是假貨, 贗品;  理由是, 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形制.  他们沒見過的東西, 難道就不存在這個世界上? 大陸已故的文物鑑賞大家史樹青先生, 都還冒著被人指點的風險, 將這兩個品種放入他所主編的玉器書中, 因為他認為這兩個品種並非憑空捏造出來的, 它們的確存在於玉器歷史上, 並有實物在民間的玉器收藏家手上流傳.  一位多年前相識的大陸朋友, 也告訴過我, 他見過玉編鐘. 我雖然沒親眼見過, 但是我相信它们的確存在, 既然有青銅車馬和青銅編鐘, 為什麼就不可以有玉車馬和玉編鐘呢?  當然這玉製的車馬和編鐘都是沒有實際用途的擺件, 而且體積都很小啦, 大家可別誤會.

 

喔! 扯太遠了, 回來說說這個尊.   對於已知的各式青銅器的形制, 或者說器型, 這本書大概是我見過的介紹得最詳盡, 涵蓋的範圍最廣的了.  這是一本非常有用的青銅器型參考書, 這些器型, 有的來自中國及海外的博物館, 有的出自古籍 - 商周彝器通考, 書中還討論了紋飾, 銘文, 斷代, 鑑定等篇章, 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它詳盡的器型介紹.  那些線條素描, 看起來一目瞭然, 讓人很清楚的知道, 這種器型該歸於哪一類, 又該如何稱呼; 也很清晰的看到同個品種所可能衍生出的那些外觀稍有差異的同門家族有哪些; 這對我來說非常有用, 事實上, 以我的水平, 我也只能看圖識器啦!  在書上標明"尊"的那一節, 畫有湖南醴陵出土的失了蓋的象尊, 外形上和這只有蓋的子母象尊很像.  眼前這只子母象尊, 高舉著象鼻(鼻上飾鱗紋), 鼻頭上趴著一隻虎, 虎首向著大象頭頂, 而在虎的尾巴處, 又有著一隻尖嘴的獸首裝飾在鼻子的最前端.  挺繁複的一隻鼻子哩!  大而平頂的象頭, 頭頂兩撮內捲的毛髮(這毛髮上居然還看到雙眼和鼻孔!), 立體的耳朵, 耳下裝飾有小而長身的龍紋, 大象有著稍彎的眉, 溫和的大眼(在眼睛處, 這部份的器表是微微突起的, 像是大象有著眼蓋), 牠的一對象牙短短的, 小小的(因為牠是一隻馱著寶寶的母象嘛!).  肥壯的象身飾有滿地的雲雷紋, 最醒目的紋飾, 是一個有著大大方形眼, 捲鼻, 大口的獸紋, 我猜該是象紋. 粗短的四肢和臀部的地方, 又有長身的虎紋(或龍?)和獸面裝飾著.  還真是密密麻麻, 密不通風, 這些群集的動物紋飾, 數一數, 竟然將近20個! 這種群集紋飾的裝飾風格, 也是商晚期的一個特色.    臀部起扉棱, 向下收尖成短短的尾巴.  最討人喜愛的是, 牠蓋上那一隻迷你小象.  牠舉著牠細小的鼻子, 露著牠小的像米粒般的牙, 短的几乎看不見的尾巴, 身上滿飾雲紋, 好可愛喲!  就連牠站著的小蓋子上, 也一絲不苟的在四個角落裝飾著龍紋, 並有細小的雲雷紋襯地.  引起我注意的是, 在蓋子前方的兩個龍紋之間, 有一個小小的紋飾, 因為太小, 加上線條漶漫, 讓我認不出來是什麼, 但有一點像是直立的人形.  小象該是實心的, 因為頗有份量. 

  

都說商周的青銅器絕大部份以陶範法澆注而成, 由於整器是由數塊陶範相接而成, 所以在拼合時, 於範塊相接處, 會出現些微的錯位 ( 既使是最熟練的工匠也很難避免 ), 而澆入內外範塊的銅汁, 就由這些細窄的錯位隙縫中溢出, 待銅汁冷卻後, 就出現了線狀凸起的範痕(範線).  因此觀察青銅器的器身表面, 有沒有範痕這個標誌著鑄造工藝特徵的痕跡, 也成了鑑定青銅器年代真偽的一個重要依據.  在大象的頭頂正中, 象鼻和象足上, 都可以看到經過工匠打磨修整過的範痕.  雖然不很明顯, 但用手可以摸得出來.  此器銹色較為單一, 銹層堆積不厚.  不過在器身上, 可見有金屬溶出, 不知確切的成因.  象尊腹內及四肢皆中空.  腹內鼻根位置有一孔, 但在象鼻尖端卻不見出口, 這點倒是有一點奇怪.

總高度( 到鼻尖處): 23公分,  象背高: 16.5公分, 總寬度約:30 公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