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高度: 18.5 公分,  口徑: 14.5 公分.  這是一件少見的流鼎.  奇怪的是, 我曾在某一本圖錄上(架子上找了好久, 找不到這一本)見過一模一樣的流鼎, 也是類似的團花紋.  它有著扁圓腹, 長形附耳, 蹄形足.  圓蓋隆起, 蓋中央浮起兩個相對的舖首, 舖首的銜環形成蓋頂的拉環, 很別緻的設計.  曾在網上見過類似的流鼎, 也是團花紋, 只是流嘴看起來稍嫌粗大; 作者註明這是烹煮肉羹的用具.  鼎原本就是烹肉的器具, 加上流嘴則是方便湯汁流出, 那麼用它來煮肉羹聽起來似乎挺合情理.   鼎蓋與器腹上的團花是我第一次見到的紋樣, 很像是四只餃子或是四朵雲頭聚成的花樣, 富麗華美.  這樣的雲頭紋在戰國的玉器上也常出現, 有時稍做變形成了尖桃似的形狀.  這種尖桃形的雲頭紋, 很多時就成了器物上的神獸或神人的耳朵.   改天找出幾張照片來對照一下, 應該挺有趣.  鼎腹下是三個蹄形足, 大家或許已經發現, 春秋戰漢的鼎大部份都是蹄形足, 而不是商周的柱形, 尖足, 甚至扁足.  這又是一個有關器形的時代特徵.

 


鼎的腹底有三條凸起的似脊的線條, 說實話, 很難看.  這並不是泥範法留下的範線, 搞不懂幹嘛工匠不把它給修掉, 難道是故意的嗎 ? 流嘴下的銘文, 書寫順序也有些奇怪, 它是由左到右, 而不是一般常見的由右向左.  這是關於這件流鼎, 我覺得最可疑的兩個地方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