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高度: 31.3公分(連蓋),  口徑和圈足: 8.8公分寬, 腹部:15公分寬(單面). 這件方鈁比起之前介紹過的兔鈕方鈁小了很多, 或許就是因為高度變矮了, 小方鈁向四面鼓出的弧形線條變得侷促了些; 整體造型顯得有點肥圓, 失去了方鈁應有的大方俐落的線條感.  不過, 看到工匠在器身上用小於0.1公分寬的金屬細絲錯出的那樣纖細流暢的紋飾, 那種遺憾的感覺就忽地煙消雲散了. 它那四面呈坡形的方蓋上的紋飾, 極之靈動細膩; 不得不稱讚匠人真是好眼力好手藝和好有耐性啊!  那樣纖柔飛揚, 婉轉自如的線條, 我想用手繪都有難度, 更何況這是事先將金屬裁切成細絲而後嵌進青銅器表, 接著再磨錯平滑的錯金銀呢! 我不禁要想, 在當時要用什麼工具才能裁切出這麼細的金屬絲呢?  春秋戰國有精良的鋼鐵冶鑄技術, 這從吳越之地所出的鋒銳而精良的劍具(如越王勾踐用劍)可以得知; 或許工匠也使用了同樣精良的工藝制造出了硬度高又鋒利的裁剪工具吧?  真想知道答案.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張相片(真應該去察看一下照片出處的), 讓我理解了現代錯金銀工藝的其中一種做法.  相片上是一個半成品的仙翁人像, 人像的整個輪廓是以線狀的溝槽構成.  這些長長的溝槽, 寬度一致, 想來深度也應該相同, 看來像是利用電腦編程的工具機給刻出來的.  相片前景是一隻手(當然是人手啦!)捏著一條細細長長加之軟趴趴的類似煮熟麵條的東西, " 麵條"的另一端則嵌進刻好的溝槽.  已嵌有"麵條"的地方, 可以看到有一小部份 "麵條"被抹平後溢出了溝槽外面; 想來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工清理.  看起來, 這不明材質的工業用"麵條"有紅, 黃和銀白三種顏色; 類似紅銅, 黃金和白銀的顏色.  這可真是讓我這菜鳥開了一次眼界.  這種"麵條"鑲嵌法做出來的紋飾, 線條整齊劃一, 一般的粗細, 只有一種表現手法- 線形.  看起來是有點枯燥無趣的.  好處是, 可以利用機具大量且快速的刻制所需紋樣, 工序不用太多, 也應該不會太難才是, 因為徒手就可以壓"麵條"了.   我不禁想到之前網上見到的"錯金銀龍龜", 會不會那些整齊且大小一致的龜甲鱗紋也是類似手法炮製出來的呢?  原本看書上說, 使用金屬粉末壓進紋樣溝槽而後加熱凝固的錯金銀已經很先進了, 但是這種"壓麵條"似乎更為快捷簡便. 

這不禁讓我想到,  現代人一切講求速成, 速成的泡麵, 速成的漢堡;  速成的課程, 速成的文憑;  連愛情也說要速成, 這是什麼笑話?  感情要培養, 要理解還要包容, 從何速成起? 我们這一代人, 真的要這麼分秒必爭, 真的要這麼苦苦追趕? 但是, 我们到底又是在追趕些什麼呢?   每個人都坐在人生的列車上, 列車一直不停的向前開;  就算沿途風景十分美麗, 每個人最後都要下車;  只是有些人旅途短些, 早點下車; 有的人旅途較長, 晚點下車.  但是, 你不可能永遠賴在座位上不走,  既使你多付雙倍的車資也不行( 看! 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  既是如此, 那不如放寬心情, 慢慢欣賞一路上車窗外的景致吧!  路上或許不是一直風和日麗, 有時也會狂風暴雨; 甚至碰上交通阻塞或列車拋錨,  那都是這趟旅途的一部份.  至少不用擔心會坐過頭, 列車司機總會在適當的時候提醒你, 到站了.  但也有些人, 自己先拉下車鈴要求提前下車, 這很可惜;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在下一站會遇上什麼景致, 會碰見什麼人; 或許你就此錯過了原本該屬於你的漂亮風景呢!  唉! 老毛病又犯了, 又離題了.

我的結論是, 這些用機器刻製的紋樣, 共通處就是: 一樣的呆板生硬缺乏靈氣.  一看就是批量生產的流水線品質,   哪裏有古雅的富貴華美可言?    和老祖宗的錯金銀相比, 完全是兩碼子事.  凡事講求效率與成本的現代人, 是不會有那個耐性與時間來重拾這十分費工的錯金銀工藝了吧?  對於美的極致追求, 到底是古人超越今人啊!  這兩天在一本書上讀到一段話, 書上說, 由於錯金銀工藝要求的技術門檻高, 極難成功, 所以偽品少見.  我倒十分希望這作者說的是真話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