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敦, 食器的一種.  古代用來盛放黍, 稻, 粱等飯食之器.  始於春秋時期, 盛行於戰國時期, 秦以後消失.  而春秋以前的商與西周, 古人是用簋, 簠等較大形的食器來盛放這些主食.  基本上, 敦分為上下兩部份, 也就是上蓋與器身.  這兩部份合起來成為一個圓球體或卵形體, 因形似西瓜又俗稱為西瓜鼎.  因為流行的時間較短, 所以數量不算多.  這對敦, 上下是兩個一模一樣的半球體, 各有兩個環耳和三個獸形的鈕(足); 兩者以子母口的方式扣合.  上蓋部份, 在蓋子正中錯有一圓形渦紋, 被一圈銘文所環繞.  而器身的那一半, 它的底部正中則是空白的.   那用做鈕(足 )的獸形, 看起來像是一尾長頸龍, 頭上一個杯盞形的角, 角的頂端平整, 方便器身(上蓋)的平穩放置.  上蓋掀開後, 也能自成一個獨立的容器用以承放其它食物.

 

 

整器佈滿錯金銀的幾何紋飾, 十分精美貴氣.  它獨特的外形讓人印象深刻, 尤其看了那麼多各式各樣的壺啊! 盆啊, 鼎啊, 它趣緻的外觀顯得特別與眾不同.   而且器形完整,  成對成雙, 還沒有任何損傷, 非常難得. 這幾天讀了一本介紹青銅器的書, 發現一件事, 原來中國科學考古發現的青銅器, 有許多是成雙成對的, 只是會被分藏在了不同的博物館(例如: 立鶴蓮瓣壺).  有些大墓甚至出現兩對(四件)的相同器物.  所以, 真品並不是像大部份人想的, 只有獨一無二的一件哩!   下次再聽到有人說: 真東西只有一件, 那就可以大大聲反駁啦! 中國人講求圓滿和諧, 或許古人也認為成雙成對是個好兆頭吧? 

 那充當鈕(足)的獸形, 讓我想起英國的尼斯湖水怪, 一樣有著蛇形的長頸.  仔細看它的身軀後半部, 好像還長了翅膀呢!  龍的臉部線條有點模糊, 看不太清楚; 只見到有著圓圓的大眼睛, 還有像在微笑的嘴角,似乎沒有太大的殺傷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