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錯金銀青銅器 (2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最吸引人的是器身上用金屬錯出的紋飾與銘文.  錯金銀工藝盛行於春秋戰國及漢代, 工匠要先在器身上鑿刻出淺槽, 再把金屬薄片或絲嵌進已刻好的淺槽, 再用工具磨礪, 使金屬片絲和溝槽緊密嵌合, 並與器表保持完美平整. 常見銅錯金銀, 還有較少見的玉錯金銀.  這只銅鼎上的金屬紋飾, 所用材質不是黃金, 應該也不是純銀.  黃金顏色沒這麼淺, 如果是銀, 顏色應該已經發黑.  也或許是金銀與其它金屬的合金吧?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高度(連耳): 20 公分, 上蓋直徑: 18 公分. 這是收藏中的第一件錯金銀銅器.  之前不喜歡收藏銅器, 是因為現今贗品銅器四處泛濫. 最早對青銅器贗品的印象, 是那種外部批著一層黯淡無光澤, 顏色單一沒變化的藍綠色塗層(連銹都不是!)的低檔貨, 只能當工藝品擺飾.  後來知道, 用各種的方法(土裏埋, 藥水泡, 色料加土點灑, 或用化學電解, 最麻煩最厚工的則是把真正的老銹黏在新件上), 可以做出比塗刷顏料更唬人的銹層.  因為自己一向偏愛玉器, 所以將大部份的精神與金錢都花在了中國人最愛的玉器上.  對於外觀顏色單調的青銅器, 就不太注意.  直到有一天看見了這種有著華麗裝飾風格的錯金銀銅器.  其實, 我一直不認為那銀白色的紋飾部份是銀的材質, 因為眾所周知, 銀經過空氣的氧化, 時間長了, 顏色會變黑, 不可能仍保有銀白的色澤, 所以, 稱其為錯金銀, 只是沿襲了一直以來慣用的說法.  我有一件漢代的漆器七子奩盒, 盒蓋上都嵌有薄薄的銀製柿蒂紋的銀片, 那些銀片, 無一例外的, 都氧化發黑.  另外的唐代鏨花銀瓶和銀碗等, 那些經過測試為銀的原材料, 也都在表面呈現出氧化後的黑灰色.  所以, 這種銅器上的紋飾, 應該不是銀.  但究竟是哪一種合金, 可能需要專業的分析與測試. 希望有一天我能得到答案. 大家熟知的, 同時期的吳越兩地, 鑄劍工藝高超, 出土的越王劍, 劍身上的花格紋光亮如新, 劍刃依舊銳利; 據說是因為表面處理含鉻.  有人說這鉻是人為處理(那就厲害了), 有人說是因為埋藏土中, 土中的礦物雜質-鉻,留在了劍上. 不管是哪一種說法, 這兩千多年的劍能夠不生銹, 當初的制作工藝, 的確是非常之高超的.

雅林再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